近日,开源证券发布了一份引人注目的机械设备行业点评报告,指出特斯拉的机器人量产指引超出了市场预期,尤其是在核心部件——执行器的放量上,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特斯拉在这一领域的发展即将迎来重大突破。根据一手消息,特斯拉计划在2025年开始有限供应其新型人形机器人Optimus V1,至2026年或将实现5万到10万台的年产量,并在2027年更是有望再增十倍。此次量产的规模,将为机器人行业带来怎样的变革,可以让我们深入探讨。
执行器是人形机器人的核心部件,作为高精密机电一体化结构,它模仿人类关节的运动,大致上可以分为线性和旋转两种类型。每台特斯拉机器人有28个执行器,其性能和数量直接关联着机器人的运动能力。随技术的慢慢的提升,未来机器人的执行器数量有望逐步提升,从而扩展市场空间。根据测算,未来各阶段产量情况下,执行器的市场规模将分别达到12亿、164亿和586亿元,这一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了众多厂商积极布局,特别是那些具备精密制造及大规模量产交付能力的企业。
在智能制造的大潮中,执行器的技术路线成为了行业竞争的关键。特斯拉伙伴企业中,三花智控和拓普集团等国内公司在机器人执行器领域已具备一马当先的优势。随着特斯拉的量产加速,更多具有实力的供应链企业有望成为新的市场参与者,其中直接与特斯拉合作的企业尤其受到青睐。
与此同时,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丝杠同样需要我们来关注。作为机器人价值量最高的核心硬件之一,丝杠的生产和使用的过程随着特斯拉机器人的迭代而一直在优化。目前,国内虽然有近百家人形机器人企业,但采用丝杠方案的企业却仍然寥寥,这也代表着未来市场将存在巨大的渗透机会。随着特斯拉开源其机器人平台,更多企业或将采用类似的技术路径。
电机和传感器的技术进步将逐步提升人形机器人的性能。特斯拉所使用的无框力矩电机,正是专为其机器人设计的,而国内供应商也在加快有关产品的研发,努力向量产阶段迈进。与此同时,机器人的感知系统也在逐渐完备,传感器的高效性能将为机器人的操作提供保障。
尽管特斯拉的量产战略充满了畅想和机会,但我们也应意识到潜在的风险,包括宏观经济波动、量产没有到达预期等。这一些因素可能会对整个供应链的运作造成一定 تاثیر。因此,投资者在关注行业新机遇的同时,也需要保持一份理性,用数据和趋势指导决策。
特斯拉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整个市场的格局,而执行器、丝杠等关键零部件的量产与创新,势必将成为未来竞争的重中之重。随技术不断演进,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的新时代已经悄然到来,期待在不久的将来,能看到特斯拉的机器人如何打破传统,开辟新的市场可能性。
解放周末!用AI写周报又被老板夸了!点击这里,一键生成周报总结,无脑直接抄 → →